1. 马超体育新闻网 > 足球新闻 >

关于50年代匈牙利首创什么阵型的一些推荐


导读问题1:阵型的优缺点足球的整体战术发展了这么长时间了,经过诸多教练的精心演绎,足球的阵型已经不能简单的使用数字来表达其人员配备了(比如圣诞树阵型),但是万变...

今天我们来聊聊[50年代匈牙利首创什么阵型],以下8关于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

问题1:阵型的优缺点

足球的整体战术发展了这么长时间了,经过诸多教练的精心演绎,足球的阵型已经不能简单的使用数字来表达其人员配备了(比如圣诞树阵型),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不妨先回顾足球阵型的发展。

正如很多人了解的那样,最早出现的阵型应该是现代足球的鼻祖——英格兰人的MW阵型,但是自从被匈牙利人的4-2-4 阵型打得灰头土脸以后,这个阵型早以退出了历史舞台。而4-2-4阵型也注定不是足球的发展方向,巴西人的4-4-2阵型才是现代足球阵型的第一块基石。但是,随着足球的发展,欧洲足球的势力越来越强大,与南美足球不同的是(我是指六、七十年代,而不是现在),南美足球注重对球场两端的争夺,即两个禁区的争夺,而欧洲人由于在那个时代在个人技术上与南美足球有很大差距,所以更加注重整体的配合,尤其注重对中场的控制,为了能够更好的争夺对中场的控制,德国(也有可能是意大利)首先减少了一名后卫而增加了一名中场队员(前方必须保持两个前锋是那个时代的定律),于是足球阵型体系的第二块基石也出现了。而此后的3-6-1、3-4-4、4-5-1等阵型都是以这两个阵型为基础的,附带说一下,最初的3-5-2阵型中的三后卫是右边位、中位、左边位而不是现在的三个 中卫。

而教练的执教风格也随着阵型的演变而分为三个派系,第一类是以球员为核心,战术变化围绕核心球员来展开,其代表人物是梅诺蒂和比拉尔多,第二类是以自己的战术和阵型为主导,所有球员必须服从自己的战术体系,代表人物则是库珀,第三类则是介于两者之间,有几套擅长的阵型,能够根据球员去调整,但是核心球员也是不可缺少的,代表人物则很多了,基本上现在的著名教练大多数是这一类的。其实,现在第一类教练已经很少了,比较大家都不大可能有梅诺蒂和比拉尔多那样的好运气,拥有马拉多纳那样的天纵奇才,本人绝对没有贬低贝利的意思,只是贝利的时代南美足球还是极端强调个人发挥的时候,基本没有很强的战术体系,而且贝利同时代的队友,比如加林查和瓦瓦也都是很强的球员,没有必要一定要围绕贝利来展开战术。而两任阿根廷队的足教练都很幸运,前者拥有肯佩斯这样独步天下的超级前锋,后者更是拥有马拉多纳这样可前可中且无论位置都很出色的天才,所以他们的打法才能够获得成功。但是毕竟像马拉多纳这样的天才实在太少了,而且现代足球更加强调整体的打法和配合,即使是皇马这样拥有众多超级球星的球队也不能例外,所以这样打法的教练几乎已经不存在了。但是第二类打法的教练也不多,除非是能够像库珀一样把4-4-2、双后腰、两翼齐飞这样的战术演绎的炉火纯青,否则就只能是第二个马图拉纳——一旦战术体系被别人摸透,就没有任何胜算了。

足球阵型的变化

阵型都是每个球迷在比赛前后最关注的东西,最好的阵型就是最大限度的攻守平衡,也正是攻与守的矛盾推进了足球阵型的演变。

最早期的足球规则规定了本方任何队员只要在球的前面就是越位。因此,在比赛中控球队员先将球向前踢或向前带,后面的队员再冲上去,囿于规则的规定只设一个后卫防守即可抵挡九个前锋的进攻,于是对应出现的是一卫九锋的阵型。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一个后卫的防守难以阻挡九个前锋的攻击,为了加强防守,在英国出现了三卫七锋式阵型。

1925年,国际足联修改了越位规则,将进攻队员与对方端线之间对方队员不足三人改为不足二人时为越位,这对攻方极为有利,为了解决攻强守弱的矛盾,英国人契甫曼于1930年首创了“WM”式阵型,这个阵型的出现具有极大的意义,它是第一个体现了现代足球攻守平衡的思想的阵型,也正因为使用了该阵型,英国队称雄世界足坛二十多年。由于“W”的三前锋很容易被“M”的三后卫盯死,匈牙利人在五十年代初期向“WM”式阵型挑战,创造性的运用了四前锋制的阵型。从1950年四年间创造29场重大国际比赛边疆不败的优异成绩,包括1952年获奥运会冠军。1953年在英国伦敦以6:3的悬殊比分大胜英国皇家队,从而打破了英国队在本土保持90年不败的纪录。1954年,英国人带着“雪耻”的决心回访布达佩斯,匈队再以7:1大胜,从此四前锋制风磨全球。这种阵型的出现使原来攻守平衡发展为攻强于守的不平衡状态。使这一届世界杯赛创造了平均每场进球5.4个的纪录。

1958年在瑞典的第6届世界杯赛上,巴西人针对前面匈牙利的四前锋式攻守不平衡状态,创造除了4-2-4阵型,出色地解决了防守的弱点,用四个后卫防守四个前锋,又一次使进攻和防守达到了平衡,并保持了四前锋攻击力强的优点。4-2-4被世界各国的球队所仿效。

巴西射手瓦瓦在1958年世界杯上的英姿

由于50年代的匈牙利、巴西的攻势足球和卓越的个人技术所产生的威慑,迫使世界各国的球队不得不加强防守以遏制进攻,在整个60年代的近10年里,四后卫逐渐被固定下来,同时各种势在加强防守的方式应运而生,清道夫式的中卫,链式防守等等的出现。

链式防守的创造者----意大利队

巴西队在“4-2-4”的基础上于第7届世界杯赛运用了“4-3-3”的阵型。左边锋扎加洛一人肩挑了两个位置的重任。进攻时任左边锋,防守时任前卫。从而加强了中场力量。

扎+洛

英国人在1966年第8届世界杯赛上采用旨在加强防守伺机反击的“4-4-2”阵型。

夺冠后的英格兰

以荷兰、联邦德国、波兰为代表的总体型全攻全守的踢法,在1974年第10届世界杯赛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们均采用“一三三三”阵型,充分发挥集体和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荷兰橙色风暴的领军人物---克鲁伊夫

80年代的欧洲足球锦标赛和第13届世界杯赛上出现了“三五二”式阵型,并已显示其新的生命力,足坛人士清楚地懂得争夺中场优势是获得比赛主动权的关键。用四个后卫去防守两个前锋的进攻是人力的浪费。为此进攻时将两名边后卫灵活地轮流进入中场以确保中场优势和主动,保证及时组织点多面宽的进攻;转入防守时,又能将对方的进攻扼杀和瓦解在组织和发动阶段。法国、丹麦等队是采用这种阵型的代表。但是,由攻转守时,对方经常会从两侧发动和发展进攻。因此,边后卫就势必从中场撤回至边后卫的位置,防守对方的进攻,这实际上又变成了“五三二”或“四四二”。因此,可以把上述的“三五二”与“五三二”合并成一个全面型的攻守阵型,即进攻时的“三五二”,防守时变为“五三二”。

从上面的演变历史可以看出来,足球阵型就是在攻与守的矛盾中进化的,时值今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阵型,象3331,4231,3421,4222等等。但是万变不离其中,这些阵型都是立足于3后卫或4后卫的防守体系之上,再根据需要对球员做职能上的区分。我认为越来越细致而精确的职能分工,是现代足球的必然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足球对抗性越来越强,其在对抗中对个人以及整体的技战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当球队需要取得一场或者某场比较功利的胜利的时候,对阵型的更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于是潜在地,现代足球就开始了它的一些变化与发展。4-4-2阵型其实已经成型很久,随后虽然有很多战术指挥家也在它的基础上进行过各种各样的调整,但是也只是基于它的基础上的微调,并没有彻底改变它的实质。

一般来说,4-4-2的变化形式主要出现在中场。80-90年代世界足坛涌现出一大批有如马拉多纳、普拉蒂尼、古力特、济科这样的天才进攻型中场,他们一般在球队的阵型中占据绝对的进攻核心地位,他们的出现才开始真正定义了“前腰”这个战术名词的含义,并且在崇尚进攻的那个年代里面,围绕着这些前腰们,另外三个中场一般只派一名球员稍稍垫后,承担一些防守责任,最多的目的也就是不让对方安全通过中场而已,如济科身后的法尔考,如古力特身后的里杰卡尔德,他们虽然场上的位置可以称为“后腰”,但是他们更多耀眼的光芒还是来自后插上进攻,教练及战术赋予他们的任务好象更多的是进攻中的奇兵角色。而中场左右两侧的左右前卫更加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组织进攻之中。所以那个时候的4-4-2不管是菱形站位还是平行站位都是以某个进攻队员为核心然后以展开进攻为主的战术。所以80-90年代的世界足坛精彩纷呈,进攻足球大当其道,并且出现了荷兰三剑客、法国铁三角这样流传后世的梦幻组合,成为许多球迷怀念的一个时代。

90年开始现代足球已经开始向防守方面转化,虽然90年世界杯冠军德国队中依然有马特乌斯这样的进攻核心,但是他的核心作用已经明显不如马拉多纳这种随时能给球队带来决定性胜利的天才。德国队夺冠完全是靠着整体实力的强悍与日耳曼精神的坚强。

94年世界杯艺术天才巴西人又重新站在了世界杯的领奖台上,但是他们这一次夺冠依靠的同样不是传统的4-4-2打法,四个中场基本上都是承担了防守的任务,队长邓加如果不看他身上的黄色战袍,你几乎不会认为他是一个巴西人而会认为他是一个德国人,中场的全部精力在投入防守以后,前场只剩下罗马里奥和贝贝托两名前锋进行游弋骚扰,但是幸好这两名前锋仍然具备着巴西人天才的进攻能力,保证着巴西队的进球,才让巴西队以一种防守稳健进攻犀利的姿态登上的世界冠军的宝座。同届世界杯的其他优秀队伍如意大利等都和巴西队的情况相类似。球队的指导思想更多是防守,无意进攻。阵型也非常保守,4-4-2中失去了一个中场核心的位置,组织进攻更多依靠技术型前锋的个人能力,单打独斗解决一两个球就可以了。

世界足球重回进攻趋势是在96-98年。96年欧洲杯上法国队出现了齐达内这样的百年不遇的天才,在齐达内并没有成大气候的情况下法国队依然能够坚定地在他身边安排德约卡夫这样的纯进攻中场给予支持,至于后方的保障则在中场设置“双后腰”,左右两边的进攻则交给体力充沛的边后卫,场上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进攻与防守任务。这种4-4-2的阵型其实已经进入了一种阵无常形的状态,攻则水银泄地,守则固若金汤。这种阵型虽然只是一种雏形,却影响着足球阵型直到今天,大部分球队都采取这样的战术打法。而法国队也依靠着96年的这一拨人一直打到2004年,侧面也反映了这种战术的先进可行性。

98年世界杯法国队的这种打法已经完全成型,齐达内在技术上也已经成熟,本来法国队完全可以重回80年代马拉多纳式的阵型,但是法国队为求稳健,而且球队另一名中场核心德约卡夫也尚未老去,所以只在前面派出一名前锋,而在中场多加一名进攻型中场,虽然阵型趋向于4-5-1,但是德约卡夫的基本上以进攻为主,更象一名前锋。所以阵型仍然是4-4-2,只是已经微弱有了一点4-2-3-1的趋势。在4-2-3-1正式出现以前,2001年的阿根廷世青赛首先给了人以启示,本届夺冠的阿根廷青年队以一种进攻所向披靡的姿态夺取了冠军,他们的阵型虽然看起来还是一个介于4-4-2和4-5-1之间的打法,但是阿根廷在前场派出四个人专职进攻不问防守,给所有对手带来很多威胁,这种新型的打法顿时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2002年世界杯上巴西队依靠三R战术夺冠,其实这也是阿根廷队一种打法的变形,只不过专职进攻的人改成了三个,而三R超乎寻常的个人能力保证了巴西队的犀利进攻,使得球队能够进入一种既能赢球又赢的漂亮的全新境界,这也正是现代足球追求的最高境界。

4-2-3-1真正成为一种时尚是在2000-2004的皇家马德里,这支百年来欧洲最佳俱乐部在这几年里里面买下了世界足坛最为大红大紫的明星,在赢得全世界羡慕与崇拜的同时也因为球星的战术打法雷同而造成了人员安排上的拥挤。为求把所有球星都能一一安排上场,皇马采取了牺牲一名二流名气前锋莫伦特斯的做法,把在2002年世界杯上成功转变为机会主义射手的罗纳尔多顶到第一线,技术与做球出色的队长劳尔紧随其后,但不与罗纳尔多平行,组织进攻则以两名世界足球先生齐达内和菲戈为主,贝克汉姆主要任务虽然是后腰,但是同样要承担进攻责任。凭借这一打法虽然皇马在2004年一无所获,但是在此之前2000年以后他们几乎每年都要获得重大锦标。并且同时以一种高雅华丽的姿态席卷了全球,带给人们以莫大的精神享受。

在2004年欧洲杯上许多球队都采取了4-2-3-1的战术打法,这里不用多说,大家只要看看自己喜欢的强队就一目了然。

4-2-3-1的真正实质依然在中场,把一名技术出色的前锋回拉到中场,充当影子杀手的角色,双后腰则依然以强悍的作风保障着后防线的安全,但是这种阵型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它造成的问题有:1、中场组织人才过多造成人员分工不明,资源浪费。2、中场追求技术完美的同时丧失了边路的控制,大部分时间要靠超强能力的边后卫来进行进攻上的补充。

皇马在这两个问题上都能找到平衡,劳尔虽然贵为场上队长但是他已经完全牺牲了自己,这一个赛季的碌碌无为让他在欧洲杯的赛场上也灵气尽失。而皇马在边后卫上也拥有卡洛斯这样的超级边后卫,所以皇马使用4-2-3-1达到了一个极限。2004年欧洲杯上虽然大多数球队都使用了这一阵型但是收效甚微,这里面原因就多了,比如法国队,他就是因为亨利与齐达内作用相冲突,而英格兰队则因为鲁尼的突然横空出世带造成了球队里面进攻过于依赖鲁尼,西班牙队则因为队长劳尔实在状态太糟糕。意大利队则因为中场相对平庸且唯一的世界级别中场托蒂又早早因为非比赛因素而离开。

但是可以值得相信的是4-2-3-1这种阵型已经占据了新赛季的潮流舞台,下个赛季我们依然将欣赏到既精彩又好看的足球比赛。

阵型的优缺点

问题2:匈牙利足球最辉煌的时候

最辉煌的时候就是普斯卡什统治的20世纪50年代。

球队历史

昔日的匈牙利国家男子足球队是一支甚具影响力的足球国家队,亦是首个推行足球运动的欧洲国家。早在五十年代匈牙利已经人才辈出,出产了不少球星如费伦茨·普斯卡什(Ferenc Puskás)、桑多尔·柯奇什(Sándor Kocsis)、约瑟夫·博希克(József Bozsik)和南多尔·希代古蒂(Nándor Hidegkuti)。当时匈牙利除了1954年世界杯亚军一场外,由1950年6月4日起至1956年2月18日这段期间,匈牙利取得43胜7和的不败成绩。由1950年5月14日至1954年7月4日期间,匈牙利更录得连赢33场国际赛的骄人成绩。而在世界杯匈牙利更赢过两届亚军,包括1938年决赛以2比4败给意大利,和1954年决赛以2比3败给西德。

今日的匈牙利在足球的影响力已逐渐减退,早在1972年便已从未晋身欧洲国家杯决赛周,世界杯决赛周更加自1986年起便从未晋身。举凡大型赛事决赛,匈牙利都仅能在外围赛小组中排三、四名,只有1998年世界杯例外,当届他们晋身附加赛,但两回合以总比数1比12败给南斯拉夫。

问题3:424 阵型谁创立的

只有教练才能创立阵型啊~

应该是匈牙利的西贝斯

1948年,匈牙利国家队主教练西贝斯独创"424"阵型,代替风行20余年的英式WM阵型,即3223阵型。这一段时间正好是匈牙利足球人才辈出的时代,由普斯卡什、希代古提、柯奇士、齐博尔组成的匈牙利前锋线锐不可挡,秋风扫落叶般地席卷欧洲大陆,连续5年保持国际比赛不败的记录。这在世界足球史上是罕见的。

在欧洲足坛,匈牙利找不到对手,连不可一世的英格兰队也只能俯首称臣。柯奇士和他的队友先后在1952、1953年客场6∶3,主场7∶1大胜趾高气扬的足球"鼻祖"英格兰队,不仅结束了英格兰队本土90场不败的记录,而且一举奠定了匈牙利队在欧洲赛场及世界足坛的"大哥大"地位。柯奇士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

问题4:足球赛场都有哪些对应战术?

足球战术-战术阵型

具有各种特点的运动员在攻守战术中的排列形式称为战术阵型。在阵型中要表明各个位置的运动员的攻守区域;确定每人的攻守职责;明确每人在比赛进行中个人、局部与全队之间的关系。

“9锋1卫”式 (9名前锋进攻,1名后卫防守)是19世纪中期英国人创造的最初阶段的战术阵型。以后由于越位规则的产生(当时规定的"越位",是指进攻队从后面向位于对方场区的本方无球队员传球的刹那间,这个队员与对方端线之间的场地内,防守队员少于 3人)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开始增加后卫人员。于是出现了第2 个比赛阵型,即1870年英国人的“7锋3卫”式。同年,苏格兰人又创造了“6锋4卫”式。并逐渐有了位置分工、专门职责。

“W.M”式 1925年越位规则将防守队员少于3人改为少于2人,使场上进攻力量强于防守力量。1930年,英国人H.查普曼创造了分工明确、攻守力量平衡的"W.M"式阵型(图1),使前锋、前卫、后卫之间保持着距离相等而联系紧密的三角配合。尤其是 3名后卫既有明确的防守区域,又有主要的看守对象。这个阵型曾风行于世,直到50年代。

足球战术 “4前锋”式 这是 50年代初, 匈牙利足球队在“W.M”阵型的基础上,为了突破3后卫的防线,进攻时使中锋后撤、2内锋突到前面,而形成了4个前锋,称为“4前锋”式(图2)。

“4-2-4”式 50年代后期,巴西足球队吸取“4前锋”式的优点,把中锋拉回来担任前卫,而把1个前卫拉回到后卫线上担任中卫, 形成了“ 4-2-4”式(图3)。这个新阵型比“W.M”式和“ 4前锋”式的层次减少了,加快了推进,对运动员的要求更高了。在“4-2-4”式中,2个前卫难以控制中场, 承担既攻又守的双重职责。为了加强中场力量,撤回1个内锋到中场担任前卫,而形成了“4-3-3”式(图4)。有时为了加强防守,从3个前锋中撤回1个担任前卫,于是形成了“4-4-2”式。这是进入60年代以后出现的阵型。

“1-3-3-3”式 这种70年代开始流行的阵型,是从“4-3-3”式中拉回 1个中卫成为“自由人”,3个后卫盯住 3个前锋,“自由人”在后面保护、补位,也可以伺机插上,参加进攻。“自由人”是全队防守的核心人物和场上作战的指挥者,应具备全面比赛的能力。

“总体”式 即一般所说全攻全守型的打法。这是1974年第10届世界杯足球赛以后才兴起的。队员没有固定位置分工,全体参加进攻和防守。活动范围扩大后,对队员的身体、技术和战术配合等的要求更高了。

足球战术-攻守战术

攻守战术的方法和手段 分为全队攻守战术、局部攻守战术、个人攻守战术。

全队攻守战术 ①快速反击战术:是近几年最盛行的一种进攻战术。当全队快速收缩半场防守或当甲方压着乙方打时, 乙方抢断球后, 通过简捷的中、长传递,或2~3人的快速短传配合以及个人带球突破等手段,迅速推到前场,威胁甲方球门。这种战术威胁大、效果好。发动快速反击的主要时机是在守门员接到球后、后场定位球后或抢断球后,而以抢断球后的发动,效果最好。防守快速反击战术的办法,主要是离球最近的队员,阻碍或破坏对方快攻的第 1传,其他队员快速回防到位,当形成1对1的局面时,要以堵截、且退且战来延缓对方进攻时间,争取同伴回防。②逐步进攻战术:是指双方实力相当、互有攻守,而采用的进攻战术。在进攻结束阶段时,经常采用2人或3人的传切配合、2过1、个人突破、边线传中、外围冲吊等进攻手段。防守逐步进攻战术的办法,主要是遵循一般防守原则,根据“敌我”双方特点,采用不同的防守方案。但目前多数队采用盯人结合区域的综合防守方法。③攻破密集防守战术:是在防守队采用固守门前,待机反击的密集防守形式时,进攻队经常采用的手段,包括抓住时机快攻快打,拉开防区,从两侧展开进攻;左右转移,制造空档;远射;利用高大前锋占据空中优势等。

局部攻守战术 ①局部进攻战术:主要是 2~3人的进攻配合。当出现以多打少或攻守人数相等的局面时,应快速突然的拉空插空,抓住防守中的破绽,果断攻击。当出现以少攻多时,如果快攻不成,则应在护住球的前提下,伺机进攻。②局部防守战术:以少防多时,应以延缓对方的进攻为原则,切忌盲目抢断。攻防人数相等时,应以盯人为主,并注意互相保护、补位。随着防守能力的提高,攻击性的防守日益增多,如主动断、铲、夹击、围抢等。此时离球近的人全力拼抢,其他人夹击围堵,伺机抢截。③特殊攻守战术:主要是指运用越位规则所组织的攻防战术。在比赛中,当进攻队采用长传大吊向中路冲击时,防守队常采用制造越位战术来破坏对方的进攻。这种战术若多次生效,不仅能解除进攻威胁,而且还能挫伤对方的士气。进攻者则常采用不向越位队员方向传球,转移传球方向;后面队员审时度势地插上;持球队员自己带球直捣球门等手段来瓦解对方所制造的越位战术。④定位球攻守战术:指发球门球、中圈开球、掷界外球、判罚门前任意球和角球时的攻守战术。主要是发角球和门前任意球的攻守战术。发角球进攻的办法,一是直接将球发到门前,利用高大或头球好的队员,直接攻门,或利用头球摆渡给同伴,创造射门机会;二是通过配合,再把球传向门前,攻击球门;防守角球,以盯人防守为主,尤其是对头球好的队员,要有专人看守。门前任意球分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任意球可以直接射门得分,防守时常采用“筑人墙”的方法,同队其他人要盯住对方参与进攻的队员。间接任意球不能直接射门得分,防守时一般采用盯人方法。

个人攻守战术 分为有球和无球两种。跑位和盯人都属于无球的个人战术。跑位是不带球的进攻队员跑到一定的位置,为本人或同伴创造得球的机会。跑位时必须快速、突然、合理;盯人是看住对手,不让对手得到球。在盯守无球队员时,靠近球者要紧盯不放,远者则松动些,要站在对手与球之间便于抢断球的位置上,做到人球兼顾,有球的个人战术是指传球、射门、接球、运球和抢球时的战术动作与行动。要求是快速、果断、合理、准确。在运用个人攻守战术时,守门员、中后卫、边后卫、前卫、中锋和边锋等都各有不同的位置打法。这些打法要根据个人特点和对手情况,灵活运用。

全队进攻战术

全队进攻战术是指比赛中一方获得球后,通过队员之间的传递配合达到射门的目的而采用的配合方法。与局部进攻战术相比较,全队进攻战术的进攻面比较广,参加进攻和快速反击等。

1、边路进攻 利用球场两侧地区发起进攻的方法叫边路进攻。边路进攻是全队进攻战术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主要特点是有利于发挥进攻,打破对方防线制造缺口。

2、中路进攻 中路进攻是利用球场中间区域组织的进攻,这种进攻虽能直接射门,但难度最大,因中路防守最为严密,前的攻击手必须是反应极其敏锐、意识强、技术高、敢于冒险、快和善于路位策应的队员。

3、快速反击 比赛中当攻方进攻时,后卫线往往压至中场附近,防守人数也由于插上进攻和助攻而相对减少,此时如能抓住对方防区空隙较大和回防较慢的机会,乘其失球发动快速反击,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快速反击是最有威胁的进攻手段,有效地进攻在于突然快速地反击,但其难度较大,即要冒险,又要有准确、快速的传切配合技能。快速反击要有组织,配合得要极为默契,必须进行专门性的训练,否则很难在比赛中实施。

定位球战术:定位球战术是指在比赛中,利用“死球”后重新开始比赛的机会组织进攻与防守配合的战术方法。定位球战术包括中圈开球、角球、任意球、点球、掷界外球等。在势均力敌的高水平比赛中,定位球战术有时起决定胜负作用。在配合上要利用简练的一次配合取得射门机会,配合越复杂成功率就越低。故要进行专门性的练习,才能在比赛中奏效。

集体的局部配合防守战术:

1.补位补位是足球比赛中局部地区集体配合进行防守的一种方法。当防守过程中一个防守队员被对手突破时,另一个队员则立即上前进行堵封。

2.围抢围抢 是指比赛中在某局部位置上,防守一方利用人数上的相对优势(通常是两三个队员)同时围堵对方的持球队员,以求在短暂时间内达到抢断或破坏对方的目的。

3.造越位战术 造越位战术是利用规则而设计的一种防守战术。是一种以巧制胜的省力打法,因而成为一种重要的防守手段。但由于其配合难度较大,搞不好会适得其反,让对手钻空子,因此战术往往是为水平较高的球队所,但在一场比赛中也不是多次运用。

全队防守战术:

防守战术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盯人紧逼防守(人盯人防守),即在规定的范围内盯人紧逼,不交换看守;区域紧逼防守(盯人和区域相结合),即现今流行的综合防守,紧逼和保护相结合,在个人的防区内紧逼,作交替看守。盯人防守即各自都有明确的防守对象,如对方左边锋大幅度地斜插至右路,则右后卫紧跟盯防,不交替看守。防守最根本的原则是紧逼和保护。只有紧逼才能有效地主动断抢,压制对方技术的优势而获取主动权;保护是为了更好地紧逼和控制空当。

足球战术-比赛阵型

1.阵型的发展和演变为了适应攻守战术的需要,全队队员在场上的位置排列和职责分工,称为比赛阵型。各阵型的名称是按队员排列的型状而定。自19世纪中期世界上有了第一个足球比赛阵型至今日的“四三三”、“三五二”、“四二四”等,以及某些国家所采用的“水泥式”、“锁链式”等,都是沿着这一个客观规律演变和发展的。

2.各个位置的职责(1)边后卫的职责:边后卫主要是要防守对方的边锋以及其他进攻队员在边路的活动,破坏对方由边路发动的进攻。同时还可利用插上助攻式运球来直接威胁对方球门。

(2)中后卫的职责:中后位有突前中后卫和拖后中后卫之分。前者主要任务是盯守对方突前的最有威胁的中锋,因而又被称之为盯人中后卫;后者则主要担负整个防线的指挥任务,其站位经常处于其他防守队员后面,一般称他为自由中卫。

(3)前卫的重要职责:前卫通常称之为中场队员。中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控制了中场也就是得到了比赛的主动权,因此比赛各队往往都在中场投入较大力量.

问题5:足球的专业术语是什么

太多了了

足球技术,是指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所采取的合理动作的总称。它是由特定的动作结构所构成,并使其贯穿于整个足球活动中的一种基本运动方式。足球技术是由技术动作和技术能力两方面组成。技术动作是指运动员在完成某一个技术时,所采用的动作方法;技术能力是指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运用技术的合理、准确以及娴熟的程度。技术动作是技术能力的前提,只有掌握了技术动作,才能使技术运用达到全面、准确、快速、合理、娴熟的程度。

足球技术可分为无球技术和有球技术两大类:

足球技术

无球技术 起动 原地起动 活动中起动

跑 快速跑 冲刺跑 曲线跑 折线跑 侧身跑 插肩跑 后退跑

急停 正面急停 转身急停

假动作 无球假动作

有球技术 踢球 脚背正面 脚背内侧 脚背外侧 脚内侧 脚尖 脚跟

停球 脚内侧 脚底 脚背正面 脚背外侧 胸部 腹部 大腿 头部

抢截球 正面抢球 合理冲撞抢球 侧后铲球 断截球

运球 脚背正面 脚背内侧 脚背外侧 脚内侧

假动作 有球假动作

掷界外球 原地掷掷界外球 助跑掷掷界外球

守门员技术 准备姿势 移动 选位 接球 扑接球 拳击球 托球 掷球 踢球

足球基本战术

在足球比赛中,为了战胜对手,根据主、客观实际,正确安排阵容,分配力量及所采取的个人行动和集体配合总称为足球战术。

足球战术可分为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两大类,其中每一类又都包含着个人战术和集体战术。

足球战术

1.进攻战术 1) 基础战术 个人技术的合理应用 摆脱 跑位

二三人的局部进攻配合

边路进攻战术

2)全局性战术 中路进攻战术

定位球进攻战术

2.比赛阵型

选位与盯人

1)基础战术 局部防守中的保护 补位 斜线防守

围抢

3.防守战术 人盯人防守 区域盯人防守 混合型防守

2)全局性战术 全队防守

制造越位

定位球防守战术

一. 比赛阵型

比赛阵型是指比赛时,场上队员的基本位置排列,是球队攻守力量搭配和职责分工的形式。

比赛阵型是比赛战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使队员能在全队的进攻和防守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一个球队所采用的比赛阵型主要应根据本队队员的特长和与赛队的特点来选择。每个场上队员应在明确个人基本位置和主要位置职责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技能,机动灵活地采取行动。

比赛阵型在现代足球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演变,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变革。

1.“WM”阵型

1930年,英国人契甫曼发明了“WM”阵型。即3-2-2-3阵型。

“WM”阵型在使用中,队员位置清楚、分工明确,前锋、前卫、后卫队员易保持距离,容易形成相互联系的三角配合。采用这一阵型进攻时,中锋中央突破,两边锋边路吊中;防守时,两个前卫防守对方两名内锋,三名后卫对位防守对方三名前锋。

“WM”阵型在足球阵型的发展过程中第一次达到了攻守人员排列上的平衡。推动了足球运动的发展。这一阵型曾风行一时并一直延用至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于“WM”式阵型攻守比较刻板,特别是随着运动员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这一阵型逐渐被人们所熟悉和适应,尤其是“W”式的进攻很容易被“M”式的防守所遏制。20世纪50年代初期,这一阵型才逐渐被弃用。

2.“四前锋”阵型(足球运动发展中的第一次变革)

1954年,匈牙利队首创了“四前锋”阵型。即3-2-1-4阵型,亦为3-3-4阵型。

这种阵型的特点是:两名内锋在对方罚球区附近频繁交叉换位,吸引、牵制防守,进行二打一和传切配合,而拖后中锋则是忽而拉开中路空档,忽而又反切插入罚球区,这种频繁的换位与穿插使“WM”式防守中的一名中卫无法应付。进而加速了“WM”式阵型的消亡。这种使比赛阵型从攻守平衡向攻守人数不平衡发展的改变,被称为足球运动发展的第一次变革。

3.“四二四”阵型(足球运动发展中的第二次变革)

1958年,巴西队首创了“4-2-4”阵型。由于“4-2-4”阵型再次使攻守人数的排列趋于平衡,因此它被称为足球运动发展中的第二次变革。

“4-2-4”阵型较之“WM”阵型,既加强了锋线的攻击力,又增强了后卫的防御力,攻守兼备。重要的是2名前卫队员既是进攻的组织者,又是防守的参与者,在前锋与后卫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这种阵型比之“WM”和“4-2-4”阵型的层次减少,锋卫联系更紧凑,前后穿插更快捷。

“4-2-4”阵型在运用当中,尤其对两名前卫队员的体能、技术、战术水平的全面性有着特殊的要求。该阵型最大的弱点是中场力量的相对薄弱。

4.全攻全守型打法(足球运动发展中的第三次变革)

二十世纪60年代,相继出现了“4-3-3”和“4-4-2”阵型。它是从锋线上抽调回1-2名队员加强中场力量。特别是通过二十世纪五十、六十年代的攻守较量,人们更加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只强调进攻或防守,都是片面的和不完善的,必须要稳固防守、积极进攻、达到攻与守的平衡。体现在比赛中,不是攻守人数排列上的平衡,而是攻守力量、组织上的平衡。

1970年,荷兰的阿贾克斯队首创了攻可上、退可守、潮起潮落式的全攻全守型踢法。这种新型踢法赋予足球阵型崭新的内涵。它被称为足球运动发展中的第三次变革。

以后的几十年,足球阵型没有出现重大的突破与变革。随着运动员身体素质、技术、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形成守多攻少的人数排列格局。出现了“5-4-1”、“4-5-1”、“5-3-2”、“3-5-2”等阵型,突出体现为稳固后防、力拼中场,注重激烈快速对抗,讲求立体化、全方位的整体攻防作战的趋势。

二. 进攻战术

1.全队进攻战术原则

1)制造“宽度”原则 即进攻者应尽可能多地利用场地的宽度,使防守一方被迫扩大横向防守的面积,从而制造出便于利用的进攻空间。

2)传切“渗透”原则 即在采用横向拉开防守后,应迅速采用渗透防守的纵向传球,以形成直接射门的机会或为射门创造有利的形势。

3)“机动灵活”原则 当进攻至对方罚球区及附近危险区域时,防守一方一定会采取紧逼盯人、保护补位等密集的防守措施,阻碍进攻和射门。此时进攻者必须机动灵活地运用各种有球和无球活动,创造性地利用技、战术的突然变化,巧妙地利用个人渗透和所熟悉的几套战术套路,拉出空档,达到形成射门的目的。

4)“快速攻击”原则 即在防守中一旦抢得球,要利用对手由攻转守、回撤和重新组织防守的间隙,以最快的攻击对方球门。进攻越快,越容易抓住可乘之机,争取获得突破与射门的时间与空间。“快攻”中不是一个人或两个人的快,“快攻”的最大威力在于全队的统一行动,以便同时制造多个进攻点,实施多点攻击,令对手防不胜防。

2.个人进攻战术与原则

1) 传球 传球是集体配合的基础,是完成战术配合、创造射门时机的主要手段。比赛中,当控球者同时可以向几个同伴队员传球时,应将传给威胁最大的队员。传球前应注意观察、隐蔽自己的传球意图,应及时、准确地传球给向前跑、向空档跑和威胁最大的队员。在向空档传球时,传球的力量、、角度应与同伴的跑动相结合。在向前方空档传球时,应注意发挥接应队员的跑动,力求把握人到球到的原则。

2) 摆脱与跑位 摆脱常常作为跑位的前奏而与跑位联为一体。所谓摆脱就是指进攻队员为了避开防守队员的紧逼盯人而采取的各种有目的的身体行动。摆脱的方式有突然起动、冲刺跑、急停、变速、变向、假动作等。跑位是指无球队员在进攻中为自己或为同伴创造传接球、突破或射门的机会而实施的战术行动。它是指跑向有利的位置与空档。

3) 二、三人局部进攻战术

(1)二人局部进攻战术 即基础战术二打一

①斜(横)传直插二打一

②斜(横)传斜插二打一

③踢墙式二打一

④回传反切式二打一

⑤交叉掩护式二打一

(2)三人局部进攻战术 三人进攻配合比二人配合进攻面更广、更加富有变化。三人进攻配合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下列两种:一种是一名队员利用自己跑向空档而牵制一名防守队员,另外两名进攻队员利用基础战术二打一或传切配合越过其他防守队员。这种配合称作第二空档打法。另外一种是三名队员通过传球配合进行一次间接二打一或经过数次连续二打一配合以越过防守队员。

4) 集体进攻战术

(1)中边路进攻战术 边路进攻一般是指在罚球区线以外两侧区域的进攻。它多是通过边锋或交叉到边路地区的中锋、前卫或插上的后卫,通过传球配合或运球过人的方法突破对方防线,多以快速下底传中、切底回扣传中,由中路跟进包抄或射门,边路队员也可以运球内切后射门。

(2)中路进攻战术 中路进攻是指在对方半场中间区域的进攻。它多是通过中锋、内切的边锋或从中路插上的后卫,通过运球过人或传切配合的方法,把进攻推向对方罚球区附近,以远射、运球过人、突破或通过传接配合对对方球门实施的攻击。

(3)快速反击战术 快速反击是指在防守中获得球的一方,以最快的将球输送给处于有利位置的中前场队员,使他们在对方尚未组织好严密的防守之前,获得良好的进攻机会。

三. 防守战术

1。全队防守战术原则

(1)延缓原则 丢球后迅速由攻转守的瞬间,是夺回控球权的最好时机。全队应协同作战,立即逼抢持球人和相邻的对手,压缩空间,形成紧密的衔接与保护,使对手无法向前传球或快速带球向前推进。特别要阻止对方发动快速反击,以利于其他同伴迅速调整防守,从而赢得时间,退守到位,形成以多防少的有利局面。防守对方控球队员时,必须谨慎有效,迫使其横传、回传以减缓进攻。

(2)平衡原则 在延缓对手进攻的同时,其他队员要迅速地调整位置,根据战术的布置,在局部地区或中、后场,形成攻守人数的平衡,可采取盯人防守,使对方在发动进攻阶段就不占有人数上的优势。而且是盯人防守还是区域防守,都应做到对位防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攻守人数的平衡和以多防少,起到稳固防守的目的。

(3)控制原则 在对方向罚球区组织进攻时,每个防守队员都要选好位置,紧盯自己的对手,不让对手在有利的位置接球射门或传球,特别要盯紧无球队员、卡好位置,使他们无法很好地切入得球。在守门员出击和扑救时,要加强保护。

(4)收缩原则 在罚球区附近危险区域防守时,要组织好整体防守,每个队员应担负起分工防守的职责。异侧边后卫应向中路收缩,在盯住对手的前提下,应缩小与中卫的间隙,便于相互保护与补位。“自由中卫”也要妥善地选好位置。随时注意保护与补位,以有效地破坏和控制对手的进攻。

2.个人防守战术与原则

(1)选位 选位一般是指由攻转守后的防守队员根据自己的位置职责和当时的具体情况,有目的地选择恰当的防守位置。一般应选位于进攻者与本方球门中点的连线上,并应保持适宜的横向和纵向联系,以备提供保护和有效补位的基本条件。

(2)盯人 盯人的基本含义是防守者通过各种方法,紧紧跟随并看防对手,以达到严密控制和干扰对手所采取的技术和战术行动。盯人有紧逼盯人和松动盯人两种形式。紧逼盯人一般是应用于罚球区附近或接近球的队员方面,松动盯人一般是应用于离球较远的队员方面。

(3)抢截 所谓抢截是指防守者有意识地运用各种争抢动作,主动地向持球者发动进攻,把球抢过来、破坏掉或把持求者的传球断下来。它与其它防守手段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主动性和攻击性。常见的抢截形式有:在对手接球前断截球,在对手接球的刹那间抢断球,在对手接球后抢截球。

(4)补位 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的有效性,都是由整体力量所决定的,需要场上全体队员高度的协作与配合。在防守体系中,队员间的相互补位、补防是必不可少的。补位又可分为补位和补空档。

3.集体防守战术

(1)人盯人防守 人盯人防守是指除自由人外,其他每个队员都有固定防守对象的防守形式。自由人的任务负责指挥和补位。

采用这种防守时,要求队员要有极强的个人作战能力,并能根据场上情况进行机动、灵活的及时补位,同时对队员的体能素质也有极高的要求。

(2)区域盯人防守 每一防守队员占据一定的活动区域。当对手进入该区域时,对其实施严密盯防,控制其一切有效活动。

(3)混合型防守 混合型防守是人盯人防守结合区域盯人防守的一种防守形式。对防守重点区域、对方重点人物进行重点设防。

(4)全队防守 全队防守要求防守时发挥全队的力量,努力延缓对手的进攻,尽快回防到位,注意保持防守队型与层次,采用紧逼盯人,在罚球区附近30米范围内严密设防。

(5)制造越位 制造越位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防守战术。防守一方利用越位规则对进攻一方进行限制,故意造成进攻队员处于越位位置,形成越位犯规。

采用这种战术时,必须谨慎,同时要求防守队员必须十分默契,动作协调一致。

四. 定位球战术

定位球战术包括:任意球、角球、球门球、掷界外球、以及中圈开球等战术。

1。任意球战术

1)任意球进攻战术

① 直接射门 在罚球区附近获得直接任意球罚球时,由脚法好的队员直接进行射门。

② 配合射门 配合射门的目的是为了避开人墙,创造最佳射门。配合射门时,应注意减少配合的环节,传球次数不能多;注意运用假动作迷惑对手;注意配合应力求准确、巧妙和及时。

2)任意球防守战术

无论是防守直接任意球或间接任意球,靠近罚球地点的队员均应对球实施控制(注意不要用手或脚去接触球,而只是站在球前,防止和干扰对手快速发球),前锋、前卫队员则应迅速回防,组织搭建“人墙”要快。一般“人墙”由2-6名队员组成,若射门角度较大,则组“墙”人员要多,反之,组“墙”人员可少。搭建的“人墙”应首先封堵距球门较近的一侧,守门员站在远端一侧。“人墙”应听从守门员的指挥,其他队员应注意盯人与区域防守。一般情况下,有身高、头球好的队员应盯防对方空中争顶能力强的队员,中锋注意盯防对方插上的盯人中卫或拖后中卫,其他防守队员可采用人盯人战术并在“人墙”的后侧进行保护。安排一名快且运球突破能力强的队员在中前场,准备打快速反击。

2.角球战术

1)角球进攻战术 角球进攻战术可分为短角球战术和长角球战术两种。角球进攻常用的方式:直接利用弧线球技术攻击球门;将球踢向威胁区域,由进攻同伴跟进包抄直接射门;将球踢向威胁区域,进攻同伴进行摆渡,由第三、第四人实施攻击。

2)角球防守战术 站位和盯人是角球防守中的重要环节。防守中,防守一方队员应注意占领门前危险区域(前、后门柱、点球点附近、罚球弧附近),并注意明确分工,盯防对手及核心箭头人物。防守时,应尽可能将对手向外挤靠,站在既能观察到对手与球,又能抢先触及到球的位置。

足球竞赛规则简介

1.场地与器材

1) 场地 比赛场地为长方形。长90-120米,宽45-90米(正式比赛场地长100-110米,宽64-75米)。包括四线、三区、两点、一圈、一弧。

① 四线:边线、端线、中线、球门线。

② 三区:罚球区、球门区、角球区。

③ 两点:点球点、中点。

④ 一圈:中圈。

⑤ 一弧:罚球弧。

2)球门 球门两门柱内侧相距7。32米,横梁下沿距地面2。44米,立柱与横梁的宽与直径为12厘米。

3)球 球的圆周为68-71厘米,重量为396-453克,充气后的压力为0。6-1。2个大气压。

4)角旗与中线旗 角旗插在边线与端线的交点的外沿处,中线旗可插在场地两侧正对中线外1米处。角旗与中线旗的高度不得低于1。50米。

2.队员人数与比赛时间

1) 队员人数 场上队员不得多于11人,也不得少于7人,其中必须有一名守门员。

2) 比赛时间 全场比赛90分钟,上下半时各45分钟。

3.裁判员 每场比赛应有一名裁判员、两名助理裁判员以及一名第四官员执行裁判任务。

4.比赛开始、计胜方法及死球

1)比赛开始 比赛开始前以投币的方式选择开球或场地。开球时,双方站在各自的半场内,裁判员鸣笛后,开球队员将球踢入对方半场,待球滚动一周后比赛方为开始。

2)计胜方法 凡球的整体从门柱间横梁下越过球门线,即为攻方胜一球,进球多者为胜。

3) 死球 凡球的整体从地面或空中越过边线或端线(包括球门线),或是裁判员鸣哨停止比赛时,比赛成死球。

5.越位

1) 越位位置 在对方半场内,攻方队员先于球,而防守队员不足两人时,该队员处在越位位置。

2) 判罚越位 裁判员认为处在越位位置的队员与其同队队员踢或触及球的刹那,正在干扰比赛、干扰对方或企图从越位位置获得利益时,应判罚越位。

3) 不判罚越位 当队员仅仅处在越位位置;直接接得球门球、角球、界外球时不判罚越位。

6.犯规与不正当行为

1) 队员违犯下列9项之一时,应判由对方在犯规地点踢罚直接任意球:

① 踢或企图踢对方队员;

② 绊摔对方队员;

③ 跳向对方队员;

④ 猛烈地或带有危险性地冲撞对方队员;

⑤ 除对方正在阻挡外,从背后冲撞对方队员;

⑥ 打或企图打对方队员,或向对方吐唾沫;

⑦ 拉扯对方队员;

⑧ 推对方队员;

⑨ 手触球。

2) 队员违犯下列任何一项者,应判由对方在犯规地点踢罚间接任意球:

① 裁判员认为其动作危险者;

② 非合理性冲撞者;

③ 阻挡对方队员者;

④ 冲撞守门员者;

⑤ 守门员在本方罚球区内违例者。

3) 队员有下列情况者,应被黄牌警告:

① 比赛开始后,未经裁判员允许,擅自进场或离场者;

② 队员持续性违反规则者;

③ 队员用言语或行动对裁判员的判罚表示不满者;

④ 有不正当行为者。

4) 队员有下列情况者,应被罚令出场:

① 有恶劣行为或严重犯规者;

② 用污言秽语进行辱骂者;

③ 经警告后仍坚持不正当行为者。

7.任意球

任意球分为直接任意球和间接任意球两种。直接任意球可以直接射门得分;间接任意球不可以直接射门得分。踢罚任意球时,防守一方距球至少9。15米。

8.罚球点球 踢罚点球时,除主踢队员和对方守门员外,其他队员均应站在罚球区和罚球弧外。守门员在对方球未踢出前,应站在球门线上,不得离开此线。主踢队员应将球向前踢出。

9.掷界外球 当球的整体从地面或空中越出边线时,应由对方队员在球出界处掷界外球恢复比赛。如不按照规定掷球,应交由对方掷球。

10.球门球 攻方队员踢或触球,使球的整体越出对方端线,则由防守一方踢罚球门球恢复比赛,踢罚球门球时,应直接踢出罚球区,否则应重新踢罚。

11.角球 防守一方踢或触球,使球的整体从本方端线越出时,应由对方队员踢罚角球恢复比赛。

三. 裁判法简介

1。介绍对角线裁判制

2.介绍裁判员鸣笛、手势和助理裁判员旗示

1) 裁判员必须鸣哨的5种情况:

① 比赛开始;

② 比赛结束;

③ 胜一球;

④ 罚球点球;

⑤ 令比赛停止。

2) 裁判员手势

① 直接任意球————单臂侧平举指示罚球方向;

② 间接任意球————单臂上举伸掌;

③ 球门球————单臂前平举指球门区;

④ 角球————单臂斜上举指角球区;

⑤ 继续比赛————两臂侧平举向前挥动。

3) 助理裁判员旗示

① 越位————持旗手臂上举,待裁判员鸣哨后指向越位地点;

② 界外球————持旗手臂斜上举,指向发球方向;

③ 球门球————持旗手臂举,指向球门区;

④ 角球————持旗手臂斜下指,指向角球区;

⑤ 换人————双手持旗柄两端,上举于头上。

问题6:足球最早的阵型是什么?

最早的足球比赛阵形是英国人创造的“九锋一卫”式,即九

个前锋,一个后卫,再加一名守门员。后来又产生了“七锋三

卫”式阵式,使攻守力量达到相对平衡。1870年苏格兰创造了

“六锋四卫’试阵形。接着,英国人又创造了“1+2+3+5”的

“塔形”阵形。这一阵形对当时世界足球运动的发展影响很大,

因为它体现了攻守力量的基本平衡。

为了适应足球运动发展的需要,1904年5月21日,法国、比利

时、丹麦、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等国在巴黎发起成立了国

际足球联合会《总部设在瑞士苏黎世》。1925年,国际足联发布

了新的“越位”规则,加重了防守任务,攻防矛盾又趋尖锐。据

此,英国人契甫曼于1930年创造了“WM”式阵形,使攻防人数的

分布达到均衡状态。这一阵形在40年代前后盛行于全世界。

50年代以来,世界足球运动经历了三次革命性的变革。1953

年,匈牙利人突破了“WM”式的传统打法,创造了“三三四”阵

形,有力推动了当时的世界足球运动。1958年,巴西人在技术角

技巧上有了新的发展,创造了攻守趋于平衡的“四二四”的阵

形,并夺得6、7、9届世界杯赛冠军。此后,又出现了“四三三”

式阵形及其变体,由于这种阵式攻守平衡,战术灵活多变,体现

了技术、战术和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趋势,因而被誉为足球运动

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足球比赛阵形的演变,反映了攻防矛盾斗争的发展,从而反

映了足球运动的发展。

目前,国际上规模较大的足球比赛有两种:一种是由国际足

球联合会举办,每四年一次的世界足球锦标赛(即世界杯赛)。

这是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世界性足球比赛。另一种是奥林匹克

运动会的足球赛。为了培养后备力量,国际足联还从1977年起,

举办两年一届的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从1981年起,举办世界少

年足球锦标资。为推动足球运动的开展,各大洲足球联合会也举

办了多种类型的国际性比赛。

国际足联成立90多年来,成员已发展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是国际奥委会最大的单项组织之一。我国于1934年加入国际足

联。解放后,国际足联承认我国足球协会为其成员。1958年,由

于国际足联也承认所谓“中华民国足球协会”为其会员,我国足

协宣布退出。1979年10月,国际足联决定恢复我国足协的合法权

利,确认我国足协是中国的唯一代表。

现在,足球运动已经成为亿万人民喜爱的“世界第一运

动”。足球运动水平的高低,不仅代表了一个国家的体育运动水

平。而且是一个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

问题7:足球比赛中有几种技战术

一卫九锋式阵型:

当时的足球规则规定了本方任何队员只要在球的前面就是越位。因此,在比赛中控球队员先将球向前踢或向前带,后面的队员再冲上去,囿于规则的规定和技术水平低下,只设一个后卫防守即可抵挡九个前锋的进攻。

三卫七锋式阵型: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一个后卫的防守难以阻挡九个前锋的攻击,为了加强防守,在英国出现了三卫七锋式阵型。

四卫六锋式阵型:

1866年,越位规则发生变化,规定进攻队员与对方端线之间,对方队员不足三人为越位。这一变化,使无球队员可以跑到球的前面去而有利于进攻,促进了传递配合,进球增多,这样就暴露了三卫七锋式弱点。于是,1870年由苏格兰人创造了四卫六锋式阵型。

塔式阵型:

英国人根据3个后位难以防守进攻的情况,在1884年创造了塔式阵型,它体现了攻守力量基本平衡。因而留存世界足坛长达40余年,对足球运动的发展曾起到积极作用。

"WM"式阵型:

1925年,国际足联修改了越位规则,将进攻队员与对方端线之间对方队员不足三人改为不足二人时为越位,虽只改动了一个字,但对攻方极为有利,时球变得容易了,从而也丰富了战术内容。为了解决攻强守弱的矛盾,英国人契甫曼于1930年首创了"WM"式阵型,这是在塔式阵型基础上的产物,也是一个攻守平衡阵式,使英国队称雄世界足坛二十多年。

该阵型在进攻中采用中锋从中央突破,两边锋从边路突破沉底传中,防守时两个前卫防守对方两个内锋,三个后卫基本上采用盯人防守对方三个前锋。

四前锋式阵型:

由于"W"的三前锋很容易被"M"的三后卫盯死,匈牙利人在五十年代初期向"WM"式阵型挑战,创造性的运用了四前锋制的阵型。从1950年四年间创造29场重大国际比赛边疆不败的优异成绩,包括1952年获奥运会冠军。1953年在英国伦敦以6:3的悬殊比分大胜英国皇家队,从而打破了英国队在本土保持90年不败的纪录。1954年,英国人带着"雪耻"的决心回访布达佩斯,匈队再以7:1大胜,从此四前锋制风磨全球。这种阵型的出现使原来攻守平衡发展为攻强于守的不平衡状态。使这一届世界杯赛创造了平均每场进球5.4个的纪录。匈牙利人尽管在第5届世界杯赛上未能夺得冠军,但是他们勇于进攻、敢于变革的创造精神为世界足坛所信服,他们的功绩永载足球史册。

他们的功绩在于能利于四个前锋的人数优势攻击三个后卫的防守,在前锋线的每一局部地区,都能以准确的短传配合与频繁的交叉换位,有效的突破对方的防线。

"四二四"式阵型:

巴西人针对四前锋式攻守不平衡状态,于1958年在瑞典举办的第6届世界杯赛上成功地运用了"四二四"阵型(如图),出色地解决了防守的弱点,用四个后卫防守四个前锋,又一次使进攻和防守达到了平衡,并保持了四前锋攻击力强的优点,弥补了三后卫防守的不足,六场决赛中进球16个,换球4个而荣获冠军。"四二四"式被世界各国的球队所仿效。"四二四"阵型的特点:

(1)攻守平衡,既保持了四前锋进攻锐利的长处,又弥补了三后卫防守单薄的不足。

(2)层次减少,便于锋卫联系,加快了进攻和防守的转换。

(3)有效地解决了边锋和边后卫协助控制中场,有利于夺取中场优势取得比赛的主动权。

足球界人士充分肯定巴西人在阵型变革中的杰出贡献,更推崇巴西人卓越的个人技术,对足球技术的发展的产生极深刻的影响,从而进入了以巴西为代表的攻势足球年代。

"四三三"与"四四二"阵型:

由于50年代的匈牙利、巴西的攻势足球和卓越的个人技术所产生的威慑,迫使世界各国的球队不得不加强防守以遏制进攻,在整个60年代的近10年里,各种势在加强防守的阵式应运而生,清道夫式的中卫,锁链式、混凝土式等等的出现,导致了1962年第7届世界杯赛半决赛中只进三球的捷克斯洛伐克队获得亚军。整个60年代的足坛处于攻守平衡与不平衡的矛盾斗争中。这也是足球运动发展的规律。

问题8:四前锋战术是谁提出的?

匈牙利教练塞博斯 1953年匈牙利队创造这种阵型后,曾连续以悬殊的比分击败了当时采用wm阵型而称雄于世界足坛的英国队。有人把匈牙利的这次足球革命看作是真正的现代足球的开始。他们首先在位置上编好固定号码,中卫的号码是3号,左、右中卫的号码是4号和5 号,一名负责进攻的中后卫与拖后中锋有机地联系,他们将对方的内锋吸引过来,然后自己向两名居中的前锋发动猛攻,他们的逻辑很简单,许多人觉得这次的战术变形没什么意义。可是匈牙利与现代足球的鼻祖英格兰两场交锋震惊了足坛,1953 年他们在温布利6:3大胜主队,次年英格兰回访布达佩斯,岂料输得更惨(1:7)。当时的匈牙利教练塞博斯在和英格兰队的比赛里使用的是和英格兰队一样的3-2-5打法。不同的是,对手仍然使用“WM”,而匈牙利则变成了类似“WW” 的布局,不过由于这套战术仍然以“WM”为根本,因此人们后来仍然相信这是“WM”战术。“WW”战术的特点是匈牙利人安排了普斯卡士和柯奇士两个主前锋后已经觉得足够,然后将原先的中锋退到了和布戴以及奇博尔平行的内锋位置,这个后撤使原来的主前锋希德库蒂成了一个影子前锋,时常可以担当防守的任务,但有时候又可以以冷不防的猝然一击给对手以致命打击。至于中后场,匈牙利安排了布斯科、扎克拉斯、布赞斯基、罗兰特以及兰托斯,后防线的形状仍然是“W”,但匈牙利队两个前卫布斯科和扎克拉斯则更有活力。匈牙利教练塞博斯的这个战术能够成为第一次战术革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打败了一直以老大自居的英格兰队,而且他们给对手的重创也让英格兰队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关心起国际比赛。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关于50年代匈牙利首创什么阵型的一些推荐》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cnmcbk.com,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nmcbk.com/zixun/20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